年度工作報告

2007-01-01

臺灣幹細胞學會96年度工作報告

一、四月舉行第一屆第三次年會暨第二屆理監事選舉

依據學會第一屆第三次的理監事會議後決議,95年度的年會暨研討會於九月一、二日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綜合大樓舉行,並在會後延攬相關學者專家代表及學會理監事成立研討會籌備委員及工作小組。本年度大會,由幹細胞學會理事長暨中研院細生所游正博所長揭開序幕。而國際幹細胞學會理事長Paul Simmons博士、國科會副主委戴謙、衛生署副署長王秀紅及台北醫學大學許重義校長等,均到場擔任開幕致詞貴賓。為期兩天的研討會,有將近四百五十名來自全台各大專院校的精英齊聚一堂,包括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等等。會中邀請到八位知名國外教授蒞臨及十九位國內的學者代表進行專題演講並進行相關交流,包括國際幹細胞學會理事長及間質幹細胞專家Dr. Paul Simmons,演講題目為Yin and Yang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間質幹細胞的陰與陽);日本來的造血幹細胞專家Dr. Hiromitsu Nakauchi,演講題目為Hibernation of Hemtopoietic Stem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Niche: Role of Lipid Raft Clustering and Niche Signals (骨髓微環境之休止造血幹細胞);人類胚幹細胞使用規範之草擬委員會成員與神經幹細胞專家Dr. Lawrence Goldstein,演講題目為Linking Stem Cells and Molecular Motors to Signaling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結合幹細胞與分子動態訊息用以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英國發育生物學終生貢獻獎得主Dr. Claudio Stern,演講題目為Making a Brain: a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Neural Induction (誘導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加拿大的神經幹細胞專家Dr. Derek Van Der Kooy,演講題目為How to Make a Mammalian Brain (腦的發育調控);蘇格蘭皇家學會推薦訪問的對位基因體的專家Dr. Richard Meehan,演講題目為How to Live without DNA Methylation(生存與DNA甲基化)以及來至美國的血液學專家Dr.Diane Krause及組織工程學家Dr. Richard Lee分別針對骨髓幹細胞如何分化為上皮組織(Differentia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from Bone Marrow)和心肌幹細胞的更新( Stem Cell Refreshment of Adult Mammalian Cardiomyocytes)給予精彩的演講。演講後Dr. Paul Simmons、 Dr. Lawrence Goldstein、 Dr. Claudio Stern、Dr. Derek Van Der Kooy、Dr.Diane Krause、Dr. Richard Meehan及Dr. Richard Lee除與會中發表壁報論文的年輕研究人員討論會,會後也分別至中研院幹細胞及陽明大學參訪,認為台灣的幹細胞研究已經有一定的國際水準,希望能多進行國際性的交流及學術合作。

本次研討會除了學界得以與多位來自歐、美、澳、日等地的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外,國內幹細胞相關領域學者也藉此機會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針對『台灣幹細胞研究之規範與未來展望』之議題舉辦座談會,來自美國加卅的人類胚幹細胞使用規範之草擬委員會成員與『幹細胞法案』proposition 71主要推動者 Lawrence Goldstein教授,與會分享經驗。國內代表包括衛生署官員、台灣生命倫理學會戴華教授、台灣生殖醫學會劉志鴻理事長、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范建得所長、中央大學陳英鈐教授、玄奘大學釋昭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許重義校長等,從醫學、法律、以及社會倫理等層面探討台灣幹細胞研究的規範與展望,會中學者認為近年來,幹細胞研究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各國政府積極投入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除了歐美先進國家外,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已決定要投入幹細胞的研究,甚至包括中國、南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都已陸續通過相關法律與管理制度,並投入大量經費發展幹細胞相關科技研發,追根究底不外乎幹細胞的發現不僅可引導出新的醫療方向,也為許多病患開啟了一扇希望大門。反觀台灣,雖在某些研究已具關鍵性的成果,但若缺乏配套措施與研發經費,難免孤掌難鳴。與會人員呼籲『全球”容許”與”有限度”開放幹細胞研究地區人口數已達35億,官方應重視國際的動脈』,幹細胞的研究將會開展許多新穎的生物研究領域。我國目前與幹細胞研究相關的產業多屬新創事業且業者投入相當踴躍,充分顯示未來發展潛力與商機,目前全世界都處在初期研發的階段,台灣應該很有機會佔有一席之地。

二、推動胚胎幹細胞立法事宜及國科會成立幹細胞學門

臺灣幹細胞研究缺乏整體發展規劃計畫,政府資源也未能有效地的整合,如此情況下,國內絕大部分的幹細胞研究在國際上仍缺乏競爭的能力。本年度學會除推動國科會成立將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學門外,也督請政府進行「幹細胞創新研究先期規劃」跨部會協商會議,以期有效進行的台灣幹細胞研究整體規劃, 同時,台灣幹細胞研究者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在技術層面上,同時更重要地也涉及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與社會責任。我們深切了解到從事有關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將會帶給我們社會責任。所以,今年一月起,學會理事長游正博博士代表臺灣參與國際幹細胞學會ISSCR全球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規範工作小組。這是含括14個國家27個專家學者,從倫理、法律、科學各個層面討論幹細胞研究的國際規範草案。經過六個月的會談與討論,SCR理事會通過此項草案,今年六月三十日在加拿大多倫多正式向國際幹細胞學會ISSCR全體會員提案,九月十一日作成決議後正式公告發表。同樣地,為了推動臺灣幹細胞尤其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同時與國際幹細胞的研究接軌,因此學會游理事長建議衛生署參考現正由International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Guidelines Task Force 規劃中之International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Guidelines並參考本國國情進行相關研議,積極推動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條例的立法事宜,期待台灣幹細胞研究者能?在前膽與透明的科學家自律原則下進行研究。

三、學會網路改版並增設英文網頁

配合95年度的年會暨研討會的籌辦,學會秘書長協同會員陳淑華博士並委由中研院資訊的專業人員進行永久的網址搬遷至http://www.tsscr.org.tw,並同時進行網頁程式的更新,網站內容除包括學會簡介、學會消息、理監事組成、及入會的相關訊息外,並提供英文網頁、研討會訊息及相關網站的聯結。

四、每三個月開一次理監事會議

在95年度第一屆理監事於二月十五日、四月二十六日、八月二日及十一月十六日分別召開四次理監事會議,會中除籌劃95年度的年會暨研討會外,另外也成立學會學術組負責研討會論文審查,也與相關醫學會如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生殖醫學會、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與台灣神經醫學會合作提供研討會之醫學繼續教育學分,並研擬會徽徵選的辦法及學生壁報獎勵辦法,同時在第六次會議討論後委由黃效民理事開始草擬理監事通訊選舉辦法,以供學會未來進行理監事通訊選舉之依據。

五、修改學會章程第七條第四款

為因應約聘研究助理為短期任職之研究人員、建議比照博士後研究員之資源認定為會準會員,因此在本年度大會將學會章程第七條第四款修改為:準會員:凡贊同本會宗旨的學生、博士後研究員、住院醫師、約聘研究助理等,由會員二人推薦,經理監事會審查通過,得為本會準會員。